行業動態
曾幾何時,地處我國中部地區、倚靠長三角的安徽省合肥市,區位優勢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發揮?!坝谐蝗沾豪讋?,得會風云上九重?!?005年,合肥實施“工業立市”重大戰略,GDP迅速崛起,繼2020年突破萬億元后,2021年又增長到1.14萬億元,10年累計增幅213%,在主要經濟強市中位居全國前列。
合肥為什么能發展得那么快?蜀西湖畔的國家級產業基地“中國聲谷”、擁攬“人造太陽”的“科學島”、拔地而起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默默訴說著城市迅速發展的“明碼”:科技。
剝開繁華鮮亮的外衣,一組數據把答案指向另一種可能——近10年來,合肥平均每年新增人口約20萬人,其中中職留肥畢業生約1萬人,高職留肥畢業生約6萬人。也就是說,每新增3人中就有一名是職校畢業生——職業教育及時為區域發展提供了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是合肥市經濟高速發展的“密碼”。
高位推動增強職教吸引力,滿足城市不斷增長的人才需求
引進京東方、合資建長鑫、吸引蔚來、牽手比亞迪……無論何時,站在合肥的街頭巷尾,與當地人談起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總能聽到他們繪聲繪色地講述著一段段傳奇的故事,身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縱橫交錯的道路仿佛成了最有力的印證。
繁華的景象投在合肥市教育局職成處副處長戈弋深色的眼眸里,卻讓他的心里多了一層隱憂。一家家企業、一條條產業鏈,背后是海量的用工需求,然而我國技能型人才缺口仍然較大,“工業立市”的合肥自然面臨同樣的問題。
2015年,合肥成立市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分管副市長、高職院校等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市發改委、市教育局等相關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高位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舉一綱而萬目張,合肥統籌職業教育發展的“大手筆”一個接一個:
——出政策,擘畫發展藍圖。形成以《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為總綱,以《合肥市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辦法》《合肥市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辦法》《關于高中階段教育相互溝通試點工作方案》《合肥市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和相關方案為支撐的頂層設計,從教育規模、辦學結構、辦學水平、服務能力、發展環境上為職業教育發展制定“路線圖”。
——聚資源,組建由市政府主導的合肥市現代職業教育集團。協調市委、市政府27個相關部門、6個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9個行業指導委員會、38所院校、84家企業,持續開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等工作,建立了市級統籌、橫向聯合、上下聯動的運行機制。
——調布局,探索“一縣一校、一校一品”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徑。全面落實“1+2+3+5+N”,即1所應用型本科+2所高職院校+3所市屬公辦中職+5縣(市)職業教育中心+N所行業、企業民辦學校的職業教育規劃。5所中職學校整合而成的合肥市經貿旅游學校,3所中職學校整合成的合肥工業學校已整體搬遷至職教城。黃麓師范學校劃轉市教育局直管,對該校投資6億元進行改擴建。市財政下撥7500萬元支持縣級職教中心整合資源、改善辦學條件。
……
水到渠成花自開。當合肥把職業教育建設放在更高的視點進行“謀篇布局”,打破“就教育論教育”的局限,從行政、經濟、社會等方面積極推進育人成效,結果也就呼之欲出——職業教育的“含金量”顯著提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報名職業院校。
合肥理工學校校長張良平對此感受頗深:“10多年前沒人愿意上職校,為了招生,我帶著老師一所一所地跑學校、一場一場地做報告,為了方便就地宣傳,甚至買了輛卡車?,F在職校的吸引力強了,哪用跑學校,主動報名的學生都能排二里地,我們只能實行限額限分限時招生?!?
專業鏈主動對接區域產業鏈,滿足城市不同崗位的人才需求
吃早飯的時候,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19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學生謝鳳江在朋友圈刷到了一篇文章,文中介紹今年全國1076萬名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
當即,他心中掠過一絲絲波瀾,不由得慶幸自己在半年前就得到了大陸馬牌輪胎拋來的“橄欖枝”,如今可以一身輕松地在企業里學習新技術。
在合肥各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中,像謝鳳江這樣早早就收到蔚來、大眾汽車、長鑫存儲等行業龍頭企業錄用通知的學生不在少數。合肥是如何實現技能人才數量與質量的雙提升,讓畢業生不僅好就業,而且就好業?
菁菁校園里,合肥職院副院長周曉隆指著宣傳欄上的“合肥市十二條產業鏈與學校開設專業對應一覽表”,上面清晰地標注著合肥市12條產業鏈、行業龍頭企業和學校開設的對應專業名類、就業率和本地就業率:“學校5年內本地就業率從35%躍升至60%以上,根源在于我們瞄準區域產業辦專業?!?
學校首先研究城市12條產業鏈里的崗位需求,并從中提取6—8種核心競爭力,列為專業的核心課程,再從學科體系中找出所需的專業基礎知識。這些專業基礎知識加上素質拓展的選修課和通識課程,共同組成了一套精準對接崗位需求的教學內容。
依托產業辦專業,并不是合肥職院一家獨創,而是全市眾多職業院校的共同選擇。每年,合肥都會針對城市12個重點產業鏈的1200余家單位開展人才需求調查,掌握緊缺急需人才情況,編制并發布了《合肥市年度重點單位人才需求調查目錄》,為用人單位招聘所需專業人才和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開設專業后也并非不顧社會發展一成不變地辦下去,職業院校建立了專業隨產業升級動態調整機制。從招生就業、師資隊伍、教學改革、教學成效等方面對專業進行評價,完善專業預警,調整專業布局、優化專業結構、突出專業建設重點,不斷提高專業與產業的吻合度。2021年合肥市發布年度質量報告的40所中職學校,共設置139個專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類專業分別占10.79%、30.22%、58.99%,與全市產業結構比重基本吻合。
2021年7月,合肥入選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一個對標服務12條重點產業鏈,組建合肥市產業與教育聯盟的宏偉計劃正在徐徐展開。目前,合肥學院準備與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成立集成電路產教聯盟,安徽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準備與科大訊飛成立智能制造產教聯盟,皆已進入章程修訂和協議階段。
專業鏈主動對接區域產業鏈,推動產教一體化發展,大大減少了以前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布局關聯度不高、專業教學標準與崗位實際要求銜接不緊密、學生實習就業與企業“即插即用”需求不匹配等問題。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雙創商學院執行校長梁仁春對此感受很深:“我們公司是生產加工型企業,80%以上的員工來自中高職畢業生。以前學生剛入職,常因犯錯被老師傅批評;現在的學生不僅上手快,有時還會反過來指點老師傅一些新想法、新技術,專業素質很高?!?
構建“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一體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城市多層次人才需求
去年6月,合肥首次在市域內統籌組織開展橫向課題征集和認領研究工作,在當地職教界激起一池春水。有人直呼“這是打破了學校之間的藩籬”,有人形容為“企業出題,院校答題,真題真答,真解難題”,還有人說“這代表合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戈弋看來,構建“中高本一體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首先得打破學歷“天花板”,實現人才培養的縱向貫通。
據統計,安徽省有高職院校75所,位居全國第7位,合肥有36所,占了半壁江山;中職學校255所,位居全國第10位,合肥有43所,約占1/6??梢哉f,合肥職業院校體量很大。為了滿足學生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015年,合肥通過現代職教集團實行校校合作,19所中職院校推出“3+2”人才培養模式,念中高職可以讀本科。2020年,合肥有序推進本科院校與優質高職院校聯合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點工作。
“5年前高考失利,擺在我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復讀,第二年再戰;二是上職校,升本科。想著走職教也可以拿到本科文憑,那何不試試?!睉{借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王飛龍在合肥職業技術學院拼搏3年,最終通過安徽省普通高校專升本考試考入了合肥師范學院,拿到了本科文憑。
“實現人才培養的縱向貫通十分重要,同樣,實現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和學術教育的橫向融通,為學生多元發展提供更大的平臺也不能忽視?!备赀f,合肥將“政、校、企、行”等跨界要素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形成了命運共同體,使得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由“學校單體發力”走向“區域聯體聚力”。
在搭建公共實訓平臺方面,合肥建成市現代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投資3.8億元,占地48畝,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包括現代制造、現代電工電子等六大技術中心,3500個工位,與聯合掛牌企業實訓基地、職業院校實訓室、合肥職業技術學院雙創中心形成“四位一體”的實習實訓體系。
在建立師資隊伍成長體系上,2015年,依托合肥學院成立合肥職業院校教師能力發展中心,7年來共組織1400多名專業課教師暑期到企業實踐鍛煉,探索了“理論學習—企業實踐—高端研修—教學科研實踐—再學習提升”的職業院校教師培養模式,開啟了政府主導、高校承辦、校企聯手大規模教師到企業實踐活動的先河。此外,先后派選42名教師赴德國高端研修,為“雙師型”教師理念的更新、技能的提高、學校專業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強化工學交替中,市財政每年投入130萬元,持續推進現代學徒制全面開展,實現校企“招生—培養—就業”全流程合作。2021年,該市有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9所,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2所,試點校與99家企業聯合開展62個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試點班級105個,聯合招生招工2438人,校企共同開發課程74門,開發教材52種。
產業發展呼喚技能人才,人才提升推動城市進步。今年4月,合肥重點產業鏈“擴容”至16條,為切實增強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需求的適配度,合肥正著手制定《合肥職業教育服務16條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預計到2035年,職業教育供給將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高度匹配,“一產一鏈、一地一群、一企一?!钡穆殬I教育與16個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全面形成。
歲月奔流,長風浩蕩。10年間,合肥實現GDP萬億元跨越,“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產業布局聲名遠播;10年間,職業教育伴隨著城市發展,強勢崛起,對標服務。從京東方、長鑫存儲再到蔚來汽車,“龍頭”企業處處閃現著合肥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身影,從電子信息、能源動力再到裝備制造,新興產業中彰顯著合肥職校畢業生的智慧,真正詮釋了“職業教育是城市高速發展的密碼?!?
記者 | 王志鵬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 上一個:世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博覽會舉行
- 下一個:安徽2022網民滿意度調查問卷